查看原文
其他

常耀伟, 张晶, 韩志军, 等 | 合作视角下的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关系网络演化研究


摘要

近年来,世界战略重心东移,传统的亚太与印度洋地区加速融合,美、日、印、澳等国纷纷出台各自的“印太战略”,深刻改变着我国周边的地缘环境。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GDELT数据对2001—2020年间合作视角下的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关系网络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2001年以来,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关系水平在波动中上升,整体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关联性较高;②节点度数中心度提升明显,加权网络具有无标度特征,中、美、日等大国影响力显著,东盟国家及地区其他国家对网络的控制能力逐渐提升;③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关系网络呈现明显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核心国家主要为中、美两国,半边缘国家主要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美国盟友与亲密伙伴;④社区探索结果在时空上分化整合显著,逐步演化为由东盟国家组成的社区和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国家组成的社区。


关键词

地缘军事关系; 印太地区; 社会网络分析; GDELT数据

通信作者


张晶

信息工程大学

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应用

E-mail: gybzj@163. com

0  引言 


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大国及东盟国家的快速崛起,全球地缘政治经济重心发生由大西洋向印太地区的历史性转移,印太地区正成为下一个世界地缘战略中心。“亚太”的形成受地区国家日益紧密的经济贸易联系和相互依赖所驱动,而“印太”的形成则更多是出于军事和安全方面的原因。围堵崛起的中国成为推动“印太”形成的重要因素,美国积极推进“印太战略”,不断强化美日、美韩同盟并利用南海问题拉拢东盟国家;日本积极配合美国主导的印太秩序,持续强化与印度、澳大利亚政治、军事关系来维护拓展自身利益;印度莫迪政府推出“东向行动”政策,与“印太战略”形成呼应,企图提升自身影响力的同时借助美日等国制衡中国。此背景下,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对话机制不断深入,“马拉巴尔”“老虎凯旋”等联合军演频繁,除地区大国军事合作不断加速以外,美日等国通过军事援助、联演联训等方式来提升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安全合作层次,东盟则出台“印太展望”,强调东盟“中心”地位,使其内部凝聚力不断增强,中国周边地缘环境日趋复杂。
美国欲使印太地区成为遏制中国发展的前沿阵地,企图进一步加剧南海军事化态势、围堵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但崛起的中国是一些国家防范的对象,更是许多国家寻求合作的对象,如何改变中国周边国家在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这一地缘态势,增强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战略互信与安全合作成为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梳理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关系,解析其网络演化特征,对稳定中国周边地缘环境、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有序推进、塑造地区和平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地缘关系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并呈现出以下特点:①研究方法趋向于定量化发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学者们利用欧式距离模型、库伦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事件数据分析法等方法对地缘政治经济关系进行了探索分析;②研究内容不断丰富,除传统的地缘政治经济关系外,学者们开始对地缘文化、科技以及生态等领域进行拓展;③研究区域集中于中国周边地区,以南亚、东南亚、中亚国家为重点,同时包括中国与其他大国之间关系的分析。在军事关系研究领域,当前成果集中于定性分析研究,缺少对军事关系的定量研究。综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当前地缘关系的研究内容在地缘军事领域较为缺乏,并在军事关系研究领域缺少定量研究,对印太地区整体军事关系及军事格局研究也较为缺乏。
因此,本文通过解析地缘军事关系内涵,利用GDELT事件数据库从合作视角对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关系网络结构特征及时空演变进行研究,充分利用事件数据的表观属性,客观科学地体现印太地区地缘军事关系网络演变特征,为维护我国周边地缘环境安全和制定对外战略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1  方法与数据 

 
1.1 理论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地缘政治与经济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同一本质问题。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根本上说,军事本来就是一种政治因素,是政治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之一,追求政治利益是国家间产生军事关系的直接目的,获得经济利益则是国家间建立军事关系的根本动因。在当前地缘环境研究中,地缘军事关系常与地缘经济关系、地缘文化关系等被视为地缘政治关系的组成部分,存在对地缘军事关系定义不清晰、量化不全面的问题。因此本文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以及军事关系等概念的基础上,将地缘军事关系定义为国家或国家集团等地缘体为实现其地缘利益或地缘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军事互动行为形成的合作、结盟、竞争、对抗乃至冲突的军事关系。地缘体是地缘军事关系中的行动主体,军事互动行为是地缘体间建立地缘军事关系的重要途径与桥梁,是地缘军事关系的外化载体,地缘战略利益与目标是地缘体间实施军事互动行为的目的与驱动力。地缘军事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基于二分法可分为合作型和对抗型两种。从军事互动行为角度看,当国家间进行军事对话与访问、联合演习与训练、参与人道主义救援、国际反恐合作、开展军事情报与教育合作、进行军工合作及武器装备贸易等合作型军事互动行为时,通常形成合作型地缘军事关系;当国家间进行准战争军事行动(设立控制区、支持叛乱等)、武装冲突、恐怖袭击、战争等对抗型军事互动行为时,通常导致对抗型地缘军事关系的形成。
早期现实主义学派认为,合作与冲突共存于国际体系之中,但整体而言,冲突大于合作,冲突是绝对的,合作是对冲突的协调与反应。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间的交流合作日趋增多,且国家间在经济、粮食、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无法单独应对,这进一步促进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合作。因此,在当前国际背景下,合作型地缘军事关系相较于对抗型地缘军事关系更加复杂。同时需指出,合作不代表和平,更不代表和谐。合作是一种国家间的妥协性行为,其前提是双方仍有利益冲突,其本质是冲突各方的相互妥协与协调。
基于合作视角对印太地区地缘军事关系网络进行研究,其基础是双边地缘军事关系的定量刻画。国家间军事互动行为是由一系列具体事件体现的,通过对国家间发生的事件进行统一分析可很好地把握国家间关系。同时,社会网络分析注重对网络结构和成员间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常被用于定量分析地缘政治问题,从网络的视角刻画国家间政治和经济等各种关系。因此本文基于军事合作事件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印太地区地缘军事关系网络,分析该网络的整体特征、核心节点、内部结构等特点。‍‍
1.2 研究方法
1.2.1 网络整体特征分析方法网络密度揭示网络中各节点成员间联系的紧密程度,由网络结构中“实际存在的节点连线数”与“可能存在的节点连线数”之比计算得到,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大,表明网络中国家间的关系越密切,网络密度D的表达式为:式中:m表示实际节点连线数量,n为节点总数。

网络关联度指网络节点相互联系的程度,用以反映地缘军事关系网络的稳健性和脆弱性,关联度越高的网络,其行动者越平等,权力和信息越分散,个别节点的影响越小,即形成了均匀结构。关联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表示𝑛×𝑛的网络中不可达的点对数目,n为节点总数。
1.2.2 节点特征分析方法
中心性”是社会网络研究的重点之一,通常对中心性的考察有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3个指标,本研究中可用以多角度分析地缘军事关系网络中各节点国家的作用和地位。某节点的度数中心度是指与该节点建立关系的其他点的数量,加权度数中心度能够反映某节点与其他节点的地缘军事关系水平,其值越大说明该节点的影响力越大,度数中心度又可进一步分为出度与入度,出度(入度)指该节点国家作为关系的发起者(接受者)与其他国家联系的数量或水平;中间中心度衡量一个节点多大程度位于其他节点联系的“中间”,中间中心度越大,该节点对网络的控制能力越强;接近中心度衡量节点多大程度不受其他节点的控制,其值越小,越处于网络的核心地位
1.2.3 网络内部结构分析方法
(1)“核心-边缘”结构分析。世界体系理论认为,整个世界是由处于核心地区的西方世界、半边缘地区和处于边缘地带的第三世界构成的,社会网络分析中提供了对这种位置进行定量刻画的方法。利用Ucinet中“Core&Priphery-Continuous”(“核心-边缘”连续模型)分析模块,计算关系网络中各个国家的核心度,核心度越高的节点国家在网络中的地位越高,与网络中其他节点的联系越密切。
(2)社区探索分析。通过社区探索分析能够对复杂网络内部结构进行深入了解与可视化研究,同一社区内节点连接紧密,社区间节点连接稀疏。用以-1到1为标量的模块化系数(Q)来测度社区划分质量,Q值越高意味着组团划分结果越优。首先把每个节点视为一个独立的小社区,考虑所有相连社区两两合并的情况,计算每种合并带来的模块化系数的增量,选取使模块化系数增加最大或者减小最少的两个社区,将它们合并成一个社区。如此循环迭代,直到整个网络的模块化系数不再发生变化。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分别代表节点i和j所属的社区和两节点间边的权重,若,则,相反为0;分别代表与节点i和j相连的所有的边的权重总和;代表平分全网络所有的边的权重总和。
1.3 数据来源与处理
1.3.1 研究区域界定
研究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关系网络演化,首先需要确定研究区域的范围。“印太”在地理上的含义并不统一,本文以美国印太司令部责任区划分为基础,选取印太地区的26个核心国家为研究对象(表1)。在时间序列上选取2001、2004、2008、2012、2016、2020年共6个时间节点的数据进行研究。
1.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双边地缘军事关系数据来源于GDELT数据库(Global Database of Events,Language and Tone),该数据库为地缘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GDELT 监控着各个国家的印刷、广播和网页等形式的媒体,从而识别和提取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和行为主体等信息。GDELT按照CAMEO编码将事件分为20个大类、300多个小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并对每一小类事件赋予-10到10的分值,表征由冲突到合作的不同程度。该数据库对每一事件定义了发起国(Actor1)和接受国(Actor2),故每一事件数据构成了两个行为体之间有方向性的互动关系,同时,该数据库对行为体的角色(Actor Type Code)也进行了区分。
针对合作视角下的地缘军事关系,本文从GDELT数据库中提取军事合作事件,包括事件编码(EventCode)表示军事合作的事件以及行为体角色(Actor TypeCode)为军事行为体(Military)之间的合作事件;最后从GDELT数据库中提取出21世纪以来印太地区26个国家间军事合作相关事件数据,共33.85万条。
选取印太地区国家间事件的戈德斯坦量表(Goldstein Scale)字段数据,将国家间分值的年度变化作为研究单位,将国家A→国家B的所有事件得分进行求和,表示国家A→国家B方向的地缘军事关系水平;将国家B→国家A的所有事件得分进行求和,表示国家B→国家A的地缘军事关系水平,以此可构建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关系有向加权网络。若国家A→国家B之间存在合作事件,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国家B→国家A之间同理,以此构建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关系有向无权网络。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缘军事关系网络整体特征分析

2.1.1 区地缘军事关系水平在波动中上升

用历年事件分值总和与事件数量的比值即平均合作分值代表印太地区的整体军事合作水平,研究发现,2001—2020年间印太地区整体地缘军事合作关系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平均合作分值从2001年的4.26增至2020年的5.82(图1),表明印太地区军事合作整体形势向好发展,地区国家间整体合作关系日益紧密。

2.1.2 整体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关联性处于较高水平如表2所示,2001—2020年印太地区地缘军事关系网络规模呈现出波动变化的特征,网络中边的数量逐渐增多,网络密度逐渐增大,网络边数由226条增至343条,网络密度由0.348升至0.528,增长50%以上,表明印太地区国家间相互联系日益增多。测试结果显示,除2008和2020年的网络关联度为0.92外,其余时间节点均等于1,表明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关系网络为高关联度网络,结构均匀,网络稳定性较高。一方面,在发展中大国整体性崛起,霸权国家权力相对衰落的背景下,印太地区各国军事合作交流联系日趋紧密,国家间地缘军事合作关系增多,进而增强了网络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相较2016年,2020年网络各项指标都略有下降,这一时期大国军事博弈日趋激烈,军备竞赛和危机冲突的风险日益严峻,多边主义与国际机制备受冲击,全球治理赤字凸显,导致国家之间的合作联系减少。2.2 地缘军事关系网络节点特征分析2.2.1 节点度数中心度提升明显,各国“朋友圈”逐渐扩大整体来看,近20年来,地区各国度数中心度(出度+入度)都有了较大提升,整体平均度数中心度从2001年的17.38上升至2020年的26.38,代表着地区各国的军事合作对象平均增加近5个,各国“朋友圈”扩大明显,中心度分布逐渐由“金字塔型”向“纺锤形”发展(图2)。其中,美国度数中心度常年稳居第一,近20年平均值为46.33,表明它与地区各国基本都建立了合作关系;中国度数中心度稳步提升,从2001年的41提升至2020年的47,与美国持平,显示了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合作更加广泛;印度、澳大利亚、日本、泰国、菲律宾等国家稳居排名前列,它们的中心度在20年间也都实现了较大提升;同时,不丹、老挝、尼泊尔等地区力量较弱国家的度数中心度也有一定的提高,与地区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联系逐渐增多。

2.2.2 节点加权度数中心度两极分化明显,美国在合作关系中处于倡导者地位

如图3所示,印太地区地缘军事关系加权网络呈现出明显的无标度网络特征,表现为只有美国、中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加权度数中心度很高,其他大多数国家加权度都很低,加权中心度两极分化明显,表明美、中、日等国在印太地区地缘军事关系网络中影响力显著。

从加权度数中心度的出入度情况来看,美国的加权出度远大于加权入度,2020年,美国加权出度中心度为3.2万,入度只有2.7万,这表明美国是印太地区地缘军事关系的倡导者,客观上反映了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积极布局。中国近年来加权度数中心度值提升较大,与美国差距不断减小,但中国的出入度值基本一致,2020年,中国的加权出度值为2.1万,入度值为2.2万,这体现了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合作更加平等、自主。地区其他国家的加权出入度值基本接近,表明地区其他各国对外军事合作处于一种“你来我往”的平衡状态。

2.2.3 地区国家自主能力提高,大国网络控制力减弱

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测算结果(表3)显示,美、中两国稳居前两位,日、澳等国稳居前列。具体来看,首位国家中间中心度呈下降趋势,国家之间的中间中心度差值逐渐缩小,表明印太地区各国对外军事联系逐渐增多,大国对网络的控制能力相对下降,各国对网络的控制能力差距减小。同时地区各国接近中心度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表明各国不受控制的能力都在提高。整体来看,2001—2020年印太地区整体地缘军事关系网络由美、中、日、澳等大国主导,同时东盟地区其他各国的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都逐渐上升,整体网络逐渐均衡化发展,大国的主导地位有减弱趋势。

2016年后,中国的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都超越美国,成为印太地区地缘军事关系网络中的首位国家,但中国的加权中心度仍与美国有较大差距。这一结果表明中国在印太地区地缘军事关系网络中的影响力虽仍弱于美国,但对网络的控制能力已接近甚至超过美国,即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合作伙伴数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美国,但在与各国的合作深度上相较美国还存在不足。2016年以来,全球政治社会领域异常活跃,美国两次“大选乱象”、英国脱欧、新冠疫情等“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世界正走向“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在此复杂多变的地缘环境中,中国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针对恐怖主义、国际维和与难民危机等国际热点问题,主动承担责任,大力推进联合反恐、参加国际维和、不断提高对外援助规模;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的同时不断稳定巩固周边关系。而同时期美国“毁约”“退群”不断,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巴黎气候协定,2018年退出中导条约,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之际退出世卫组织,严重影响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合作。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印太地区合作网络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提高,而美国对网络的控制能力则逐渐降低。

2.3 地缘军事关系网络内部结构分析2.3.1 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显著,圈层结构愈加均衡

运用Ucinet6“核心-边缘”连续模型,基于加权邻接矩阵,测算得到各时间截面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关系网络的核心度,总体来看,网络拟合程度较高,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关系网络呈现出明显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空间圈层结构特征。计算6个时间节点的平均核心度,将印太地区国家进行分类,将核心度大于0.2的国家归为核心圈层。核心度在0.07~0.2的国家归为半边缘圈层,核心度在0.07以下的国家归为边缘圈层,不同时期各国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

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关系网络“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分析表明:美国在印太地区地缘军事关系网络中具有绝对的核心地位,其核心度虽逐渐下降,仍明显高出地区中的其他国家,始终处于核心圈层;核心圈层国家相对稳定,在2001年只有美国一个国家,2004年韩国短暂加入核心圈层,之后核心国家稳定为美国、中国以及日本三个国家,且中国的核心度呈不断上升态势,从2001年的0.088上升至2020年的0.358,成为核心度与美国最接近的国家,印太地区地缘军事关系网络逐渐向中、美双核心结构发育;半边缘圈层国家数量在2008年快速增加,之后相对稳定,皆为美国盟友或“准盟友”国家及亲密伙伴,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等为稳定的半边缘圈层国家,越南从2008年开始进入半边缘国家行列,说明其在印太地区影响力逐渐加强;在边缘圈层中,印度、新西兰、朝鲜、泰国等国核心度较高,东帝汶、老挝、不丹、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核心度接近于0,长期处于最边缘地区。总体上看,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关系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显著,美国始终占据绝对核心,且核心国家及半边缘国家逐渐增多,2001年只有1个核心国家和2个半边缘国家,2020年发展为2个核心国家及4个半边缘国家,且边缘国家的核心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上升,表明印太地区地缘军事格局逐渐均衡化发展,国家间的相互联系不断扩大。
2.3.2 合作社区划分显著,东盟国家联系紧密
在不同的地缘环境背景下国家会有不同的地缘战略利益诉求,各国对外合作对象的选择与合作的程度都会有不同的战略定位,因此基于国家间的协调与竞争会形成不同的国家合作团体。对印太地区地缘军事关系网络进行社区探索发现,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关系网络具有明显的社区特征,时间序列上存在社区间的整合分裂演化特征,空间尺度上存在地理邻近国家易成为同一社区国家的特征(图5)。
由社区探索可视化结果可知,2001年印太地区地缘军事关系网络主要划分为3个社区:以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组成的社区,以越南、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中南半岛国家组成的中南半岛国家社区,以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海岛国家组成的海岛国家社区。2004年社区探索出现微小变动,印度与其邻近国家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形成新的社区,中南半岛国家社区进入海岛国家社区;2008年各社区进一步分化整合,表现在海岛国家社区规模减小,以美日韩等国为代表的社区规模扩大;2012年社区探索结果与2008年相似,马来西亚、新加坡重新纳入海岛国家社区;2016年社区探索结果发生较大变化,东盟国家形成的社区规模扩大,在缅、越、菲、马等国领导人接踵访华,创下中国周边外交“新纪录”,中国与东盟关系迎来新阶段的背景下,中国首次进入该社区,表明中国与东盟关系日益紧密,在此地区影响力增大;2020年划分为两个社区,即以东盟国家为主的社区和地区其他国家组成的社区,这是美、日、印等国纷纷通过军事援助、人员交流与培训等手段拉拢东盟国家的深层原因。
上述研究是基于国家间所有军事合作事件进行的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多数时间与美国处于同一个社区,表明中美间军事合作事件较多。通过对中美双边军事合作事件数据进一步详细分析发现(图6),历年中美双边事件数据中表达双方进行实质型军事合作的事件数量占事件总数的20%左右,接近80%的事件为口头型及妥协型的合作事件,与日本、韩国、菲律宾等美国亲密盟友及伙伴相比,中美之间的实质型合作事件占比明显低于上述国家。这表明虽然中美之间合作事件数量较多,但整体合作水平较低,即中美之间的军事合作属于消极合作,是两国为应对可能的冲突而进行的合作;而美国与其盟友及伙伴国家,整体合作水平较高,双边军事合作属于积极合作。此处社区探索分析结果显示中美处于一个社区,体现了大国博弈冲突与合作并存的特点,同时印证了“国家间进行合作并不代表国家间关系是和谐的”这一观点。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本文利用新闻媒体大数据,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合作视角对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关系网络结构演变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2001年以来,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关系水平在波动中上升,地区国家之间整体合作关系日益紧密。整体网络密度不断提高,关联性特征明显,2016年后多边主义与国际机制备受冲击,全球治理赤字凸显,导致各项指标有所下降。
(2)节点度数中心度提升明显,加权度数中心度两极分化明显,各国网络控制能力差距减小。各国节点度数中心度都有较大提升,“朋友圈”范围扩大,平均增加近5个国家;加权关系网络呈现无标度特征,两极分化明显,美、中、日等国家在网络中影响力显著,且美国在合作关系中处于倡导者角色;东盟国家及地区其他国家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逐渐提高,与中、美等大国差距缩小,对地区地缘军事关系网络的控制能力逐步提高,地区地缘军事关系网络均衡化发展;中国在2016年后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都大于美国,即中国对地区关系网络控制能力超越美国。
(3)“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显著,美国与其盟友及伙伴处于主导地位。其中美国始终为最核心国家,中国核心度逐渐提升,成为与美国核心度最接近的核心国家,在网络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强;半边缘国家多为美国亲密盟友和伙伴国家,包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受国家间地缘军事联系逐渐加深影响,边缘圈层国家核心度也在逐渐提升,在网络中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同时网络社区演化在时空上分化整合显著,逐步演化成由东盟国家组成的社区和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国家组成的社区;在合作性质上,中美两国间的军事合作多为消极合作,美与日、澳、韩等国之间军事合作多为积极合作。
综上,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联系不断增强,大国博弈激烈,小国抱团取暖,中间国家左右制衡。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与美国进一步接近,并且中美两国与其他国家差距明显,形成地区“两超”力量;东南亚国家影响力逐渐提升,愈加强调自身的中心性和自主性,是其他国家争相拉拢的对象;日、韩、澳、印等国在与美国拉帮结派之时,也与中国维持高水平军事合作关系。但合作并不意味着和谐,更大程度是多方利益协调与妥协的结果。深刻分析合作背后的大国博弈及地区格局演变,利于中国认清纷繁复杂的周边安全形势,把握当下,赢得未来。
3.2 讨论
本文在地缘环境研究框架之下,初步明确了地缘军事关系的概念,并进一步利用新闻媒体大数据对印太地区地缘军事关系演化进行演变分析,根据事件性质深入挖掘了GDELT事件数据,是地缘军事关系定量研究的有效实践。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方面主要有:①在数据来源方面,刻画国家地缘军事关系水平的数据来源于GDELT数据库,但该数据库也存在新闻质量、新闻语言、自动编码准确率等方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定量数据可靠性值得关注;②在研究内容方面,本文主要是基于合作视角对印太地区地缘军事关系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研究,后续研究还需考虑对抗与冲突视角的地缘军事关系,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双边地缘军事关系以及域外大国与区域国家的地缘军事关系的研究,进而更全面科学合理地刻画国家间的地缘军事关系;③在研究方法方面,可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labeled LDA主题分析方法等大数据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地缘军事关系定量研究的科学性。

该文载于《世界地理研究》2023年第8期

             引文信息

常耀伟, 张晶, 韩志军, 等. 合作视角下的印太地区国家地缘军事关系网络演化研究.世界地理研究, 2023, 32(8): 1-15.
CHANG Yaowei, ZHANG Jing, HAN Zhijun, et al. The evolution of geo-military relations network of Indo-Pacific countries based on cooperation perspective.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023, 32(8): 1-15.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8.20220121

轻点下面蓝字, 查看近期文章
张玺, 等 | 中国省域国内与全球价值链的时空演变及耦合协调关系

《世界地理研究》2023年第七期目次

徐美娟, 等 | 双循环格局下中国关键有色金属资源贸易格局和竞争力分析——以钴为例

3.755!《世界地理研究》影响因子再创新高!

周锐波, 等 | 全球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演化及影响因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世界地理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